或许与父母的所有矛盾都是源于经济不独立
知乎原文答案被作者删 这里来自网友收藏
https://terry.pub/life/2016/02/08/how-was-your-relationship-with-parents/08 FEB 20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啊邦同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52556/answer/83054073
来源:知乎
豆瓣有个特别的东西,叫做“父母皆祸害”小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我相信搜索那五个字,弹出的内容将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甚至让你怀疑自己和里面的人是不是“同住地球村”。这个听起来“大逆不道”的小组名字恰好反衬了所有尝试与50、60后父母沟通失败的例子的黑色幽默。
本科期间的所有假期,我常见到朋友圈、微博各路好友,吐槽他们在家被父母嫌弃的各种经历,有的是真悲哀、有的是假撒娇,简直是一部“家有儿女”之“放假你们撕逼了吗”系列大戏。
总之,我确信,“大学生寒、暑假在家久待被父母嫌弃甚至怒斥”这种事,绝不是中国社会的个例,而是一种存在于“50、60后”作为主导力量的家庭中的普遍现象。“大学生寒、暑假与父母久处”的行为轨迹大致为:放假前盼星盼月盼子女归来,归来头3天到7天内宠成宝,之后进入平静期开始挑毛病、找缺点,嫌起床晚、熬夜、不吃早饭、邋遢、不收拾、不会做家务、贪玩、不好学……
如果子女和父母一直都关系紧张的,一般第二周开始会进入争吵模式;关系一般的,可能会在忍耐、沉默以及装蒜中平静度过更长一段时间;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更低比率,能够较和谐地相处。
所以觉得和父母关系紧张或者一般的朋友,并不一定是你不孝顺,也不是情商低,这不丢人。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原因,让80后、90后和50后、60后似乎永远处在两个维度,沟通起来往往鸡同鸭讲,一点就炸——认识到这点,至少双方的心态都能够平和一些,尤其是子女一方。
我猜题主你和你母亲相处那么久,可能已经隐约甚至明确发现了,用言语进行沟通进而达到双方关系的调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您所说的“找茬机中的战斗机”,精确而幽默地反映了令堂身上典型的“50、60后”中国式家长行为模式。
比如,他们可能误解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擅长的是从细微处入手,把一些你的确是不小心干砸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作为“教你做人”的引子,大概三个拐弯就可以扯到你今后“事业堪忧”、“学业药丸”、“嫁不出去”、“谁敢嫁给你”等问题。
如果你敢正面申辩,比如回应她“这种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啊,我已经知道了,下次不会再犯啦”之类的话,她一定认为这是顶撞,而你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件事的错误,说明她刚才的教育还不充分,还得再继续加强一番,于是往后就不是“就事论事”了,而是上纲上线、“翻旧账”,把你以前做不好的事(虽然那时大概也已经批判过你一次了)再拿来教育你一番,素质程度低一点的,直接可以把你骂得连祖宗都不认识。
看到这里,如果有人觉得我只是极端的吐槽,觉得“父母毒舌、苦口婆心,还不是为了你好?”、“你就只会吐槽,说长辈的坏话,有什么卵用”,那我说,您白看那么久了。
只有充分了解并认真总结一个群体的普遍行为习惯和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找到一个更有利的相处模式,否则你的行为和沟通方式永远隔靴搔痒、鸡同鸭讲,对了,还可能死得又惨又快。
对了,我再强调一点,我不认为,教育必须通过暴力、强权、甚至是语言暴力、冷暴力来实现。世间教育子女途径千万种,偏偏拥护和支持最落后的那一种途径,要么是脑子有坑,要么是骨头真贱。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持续受到指责、批评的负反馈而没有恰当的疏导和正反馈的话,人格必然扭曲,内心深处是不可逆的高度自卑和严重缺爱。
我曾和我父母就以上类似问题进行过探讨,虽然话不中听,但他们承认,我总结得基本全对,因为他们这一代匮乏的信息输入和保守的社会发展背景,导致了他们面对陌生第一反应不是认同和接纳,而是抵抗和排斥,这种保守和封闭也决定了他们容易抵抗家庭成员的反抗和沟通,因为他们不仅理解不了,也不需要。
你需要了解的是,父母寒、暑假对你挑刺,抛开你的确爱熬夜、睡懒觉这种小事之外,还因为他们的超强的控制欲、极低的情感爆发阈值决定了他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你当做一个他们宣泄情感的垃圾桶——我知道这么说有点残忍,孩子怎么可能是父母的垃圾桶呢,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只有垃圾桶,才不需要任何的沟通甚至是反抗,就照单全收所有垃圾。
我要解构的出来并认真告诉你的是,如果你是一个90后已经成年的学生,我不建议,也不认为,你可以与你的父母进行任何关于大型内容(三观问题)的沟通和协调,你做不到,也毫无可能,所以请坦然面对。
因为特殊文化社会背景下,他们那一代的关于“家庭成员相处内容的行为模式”已经彻底养成,根深蒂固,他们那一代人中,只有长期保持学习的成长属性并且有着足够信息输入再综合个人性格的少数人,才有可能理解你的真正想法,包容你的行为, 甚至愿意放下长者的身份与你坦诚沟通,我不相信一个成天挑刺的长辈会具备那种“少数人”的属性。
明白以上,你会坦诚接受与他们进行深刻沟通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的建议是:
放平心态,坦然面对你们不可调和的矛盾,勇敢告诉自己“我努力过了,就这样了,不是我的错”。
你须知,处理不好这层关系不是你的错,你为家庭关系的和睦付出过努力但失败了,证明令堂只是属于我归纳的典型群体,所以你不必因此自责。看似细微,但这种自责和无力感,却可能毁掉一个20多岁年轻人的自信,他以后的人生,都可能笼罩在“我和父母关系紧张,为什么我那么不幸,好悲哀”的阴影之下,所以,你必须要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这种强心理激励,是其中一把钥匙。
敷衍应对,是一种对大部分人都正确,代价极小,但后患无穷的方式,需要配合与他人沟通和一定的宣泄途径使用。
根据我的观察,敷衍应对父母的指责和挑刺,是保持你们形似和谐关系的代价最小的方法。当他们对你的指责和批评得不到你的反馈,内容和情绪的更新积极性都会下降。敷衍应对的正确做法,不是“一句话不吭”,那样反倒会让他们觉得你油盐不进、更要教育,而是言语上正面肯定他们的指责和批评,并且不和他们正面对抗。
——具体原因,请参照上文的剖析和解构,我之所以之前铺垫甚多,是想让你明白,如何去积极而坦然地敷衍:对的道理你听,宣泄式的指责、上纲上线式的指责则敷衍,这没什么好羞耻的。
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会让你心里积蓄的负能量越来越多,什么时候爆发都保不齐。因此,与他人沟通并且寻找一定的宣泄途径非常必要,对了,这个“他人”绝无可能是父母。
成本最大但恰恰是最有效的,是大幅减少与他们共处的时间。
我知道这听起来极其残忍,甚至有违孝道,但我冒着被大量拉黑的危险理性说一句,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心理更健康。
因为成天沉默式地接纳负面情绪和重复式教育,而你得不到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整个人的心态会变得极其扭曲。“敷衍应对”方法的后患在于,你有可能因此麻木,失去自己作为一个自然人去“爱人”、“追求人格独立”的能力和热情。换句话说,你会觉得:“我的生活怎么那么可悲,怎么会有这么残暴的父母,好悲哀,好可怜。”
你以为这种自怨自艾的情绪无处排遣就这么自行消解了么?错了,它会扭曲你,极有可能让你今后成为你父母这样的人,让你们家庭永远陷入恶性循环。
怎么减少?报个培训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学英语、学音乐、学体育,又有可能的话,去图书馆,再不济,去公园背单词,去街上跑步,若你有一定自制力和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假期更多时间是自己独处,住在一个地方。总之,减少物理空间内的正面接触,又不要让长辈抓住你游手好闲的口实。
我没有危言耸听, 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更非纸上谈兵,老实说,我和父母关系一直不错,对我而言,假期和父母相处从未存在过问题,但上面我写出来的所有的方法,我自己都尝试过,效果很好,特别是第三条。
而看到上文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甚至暴跳如雷的,要么是被恰好说中了他们的痛处和短处,要么根本不敢直面这个缺陷,无能的愤怒和暴戾带来的,永远是不对等的沟通和敷衍。
要我说,我没必要去吐槽任何人,时代车轮碾过的个例的悲哀,是时代留给他们的烙印。我只希望看过这个的80后、90后的朋友,甚至50、60后的父母都明白,孝顺不是一件简单的行为,孝顺但与父母关系不和谐,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时代的飞跃发展决定了,这个信息骤然拔高带来的中国的家庭问题,远比你们想象得多,只有坦诚接受,正视问题,寻找途径,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它,否则终有一天,你只会“变成当初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感谢阅读。
标签:无